当前位置: 首页 > 择业指导 > 风景这边独好:大城市VS小城市

风景这边独好:大城市VS小城市

2014年05月05日 00:00:00 访问量:213

风景这边独好:大城市VS小城市

作者:人才中心 来源:本站 浏览:93 发布时间:2014/5/5 15:41:32

风景这边独好:大城市VS小城市

文:郭策        文章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马年伊始,正是中国高校毕业生万马奔腾、寻找黑马职位的高峰季节。随着竞争白热,争相跑场、千辛万苦的寻找,却因人潮远远大于职位,不能马上就业、马上高薪,常常失望而归。于是,在节点处,开始分流,流向不同的支路,一线至四线城市,都有了奔波就业的人群。 

2014年就业形势

中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是依据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划分的。一线城市是指1992年国家规定的5个特区和6个直辖市,如指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二线城市是指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各省综合实力排名前三名的城市及沿海城,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沈阳等直辖市或部分省会城市;三线城市是指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指有战略意义的大中城市和经济总量较大的小城市,如:青岛、苏州、无锡、温州、宁波、佛山、大连、东莞等部分副省级城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四线城市:剩余的所有城市。

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不稳,国内也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整体就业压力仍相当大。根据最新统计,2014届应届毕业生将突破700万,预计达到毕业生727万,比去年的699万增加近40万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上初显一种分化新趋势,大学生就业更加理性, 北上广深已并非是大学生求职紧盯的目的地,向二三线城市疏散,回到四线城市家乡,已经成为新的潮流。随着选择的理性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目光定位在更能发挥自己潜力和能力的空间上。各地城市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所谓,理性+现实=广阔天地,即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学子们更愿意选择回到故乡,而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的比例则相对较高。一些已经在外打拼多年的人也把跳槽变成跳远,一步跳回家乡,而且跳槽的原因已经从过去追求薪酬升职转向追求幸福指数。当下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如图一所示:

 

图一:大学生就业的特点

大城市VS小城市——就业机会

从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来看,机会多发展空间更大,工资的提升速度也更快,工作环境更好,稳定性更强。如:北京市教委日前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在服务季期间,将集中举办至少130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中等规模供需见面活动,预计参会单位在1万家次以上,可提供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10万个。这种规模是其他中小城市所不能比及的。薪酬上看深圳、上海、广州和北京仍是毕业生起点薪酬排名最高的4个城市;二线城市的成都、武汉、东莞排名第二。

在大城市就业可选择黑马行业,例:在过去的一年里IT类职能人才需求量一直呈现良好走势,尽管中间略有波动,但从大趋势上看一路走高。按照往年的招聘走势,企业在年底的时候都会减少职位发布需求,但是2013年年底的IT人才需求量却逆势增长。20141月全国IT类职能的网上发布职位数超过39万个,与20131月相比增长幅度达29%。高科技行业当中,相较于电子、通信等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彰显出活力,尤其是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整个行业进入了第二个春天。这类行业中小城市机遇不多,大城市仍然是首选。

在大城市里,先进的数码工具和设备首先普及和流行,先进思维理念接收的多,周围的人学历与素质更高,与高手过招成长快,有利于自己的才干增长 。如:周末可以去参加一些精彩的读书讲座或海外交流活动,或者和同在北京打拼的同学们聚会,为找寻新的创业机会展开“头脑风暴”,增长见识和才干。

但是,当前二、三线城市的就业环境总体上要好于一线城市,从宏观层面看,国家鼓励基层和二三线城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省区市相关配套政策更多,有很多优惠,这也是机遇。如柳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柳州市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来柳创业暂行规定的通知,为来柳州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包括工商注册优惠政策、税收减免优惠、无偿资助创业启动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贴息、享受创业场地优惠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再者现在二三线城市人才紧缺,很多单位组团招聘,这说明当地发展还是向上的。另外,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开出的薪酬和待遇都有所提高,受到毕业生的青睐。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也在抢滩二三线城市。通过对招聘网站中各大企业招聘启事的分析发现,如今不少大型企业,特别是全国性企业,增加了在二三线城市的招聘人数。

大城市VS小城市——生活成本

由于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活成本过高,打拼在一线城市的许多年轻人,当完南漂当北漂,在广州、深圳公司一般都是安排员工住宿,这样便于管理,但是整个也就卖给了老板,常常开会加班到深夜,没有幸福指数而言;在北京,多数公司都是员工自己解决住宿,面对一线城市年复一年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的房价,有更多大学毕业生只能到边远的外环租房或是地下室生活,生活压力和幸福指数偏低。而繁忙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给他们身体和心理上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吉普赛大篷车”一般的生活,让无数个毕业生身心疲惫,职场的一句至理名言:适者生存、能者成功,一直在鼓励他们咬紧牙关挺了下来。但是,当忍耐达到极限值时,很多人最终选择了退守二线和三线,甚至直接打回四线老家,过点略有安乐的日子,虽然工作量相比北京并没有轻松多少,但总算有种安定下来的感觉。二、三线城市成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宠”,就业吸引力正在上升,许多故乡在二、三线大中型城市的年轻人,选择到起点薪酬水平较低的二三线城市就业,回乡立业成家,结婚生子。毕业生的观念随着就业形势也不断更新,如图二所示:

图二:毕业生择业观念不断更新

 大城市VS小城市——幸福指数

分析来看,对于从二、三线城市走出去的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晋升空间、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服务家乡,让幸福指数有所上升。我们不妨来做一些比较。

优势:现在是属于就业难招工难,在举目无亲的一线城市,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面试,随时关注各种各样的招聘网站,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职位,升职更是遥遥无期,可能一辈子上不了位。但在中小城市想找个工作并不难,很多单位还是喜欢大学生;家乡有亲友的帮忙,人脉关系能得到很大的收益,可以通过父母、亲戚或是朋友来迅速找到工作,而且很有可能是铁饭碗;有熟悉的环境,经济压力也小得多,在小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物价、房价也相对低不少,人们的需求通常都会比大城市的低一些,而且中小型城市的消费低,可以在早期达到收支平衡,甚至买房买车,幸福指数自然有所提高;小城市只要拼搏努力,虽然苦了点,但是上位的机会大。

劣势:二三线城市工作目前职位远远比不上一线,特别是高薪行业,如IT业,数量很小,职位很少。公务员之类的工作虽说很好,但是门槛太高;设计院之类基本不会到这些城市,有规划局也是难以登门;余下的就是很普通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而且很多中小城市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人才选拔观念上,提拔靠关系,职位靠年头,不拘一格降人才接受不了等等,都严重阻碍人才的发展。

城市和农村毕业生选择就业地时也出现一定程度分化,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异;二是由于期望值的差异。留在一线城市就业的个外地学生中,近80%是小城镇或农村的年轻人,家乡没有就业机会,专业更难对口,反正也是需要在外奔波,反正也要租房和付出辛苦,莫如干脆在机会大些的一线城市。

 大城市VS小城市—未来发展

土壤的成分不同对一个人的发展差异很大,比如在广州和深圳,思维理念先进,高科技发达,是电脑和手机等数码产品的策源地,最早普及使用,高科技数码产品助人发展更快,而在边远小城市,条件有限,上网的人群都不多。

在大城市工作,由于机遇多,对未来的发展肯定比中小城市发展快,虽然中间的艰辛难以言表,但是毕竟在大城市种下一棵树,而且根在向土里扎,虽然没有扎牢,但是,毕竟向深处蔓延,特别是打拼了几年,不得不回到家乡的群体,中间如果拔出来也是很痛的,因为毕竟等于多年的努力,为自己和下一代垫了一块石头,现在又把它踢开,到下一代需要重新搬来这个石头,从零开始堆起。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选择拼搏就是选择发展,选择安逸就是选择后退。

但是,当二三线机遇来到了,为什么不去抓住?告别求职艰难的一线,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是当前回流加大的主要原因,眼下离开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衡量利弊得失的主要考虑因素如图四所示:

 图三:衡量利弊得失的考虑因素

总之,就业仅仅是人生规划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学历不同、身体不同、专业不同、家乡不同,要根据各方面情况全面分析,结合自己优劣势,分析所去地的优劣势,更加理性地进行取舍,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去向。

 

分享|
编辑:教育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承德市承德县教育局 特此声明。